弘揚嚴實作風專版

大慶優良傳統——“崗位責任制”
即把全部生産任務和管理工作,具體落實到每個崗位和每個人身上,做到事事有人管、人人有專責、辦事有标準、工作有檢查,保證廣大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得到充分發揮。

王進喜是如何踐行“崗位責任制”的?
崗位責任制是大慶油田最基本的生産管理制度,其靈魂是崗位責任心。在油田開發初期,生産和建設規模迅速擴大,管理工作一時跟不上去,矛盾越來越尖銳。1962年5月8日,中一注水站因管理不善,發生了一場火災。會戰工委立即抓住這起事件不放,發動群衆圍繞“一把火燒出的問題”展開大讨論。在開展讨論中,北二注水站發動職工對照中一注水站事故,查找自己的問題,從查物點數做起,把全站每樣東西、每件事情,由誰管、怎麼管、負什麼責任,都落實到每個崗位和每個人身上,做到了事事有人管、人人有專責、辦事有标準、工作有檢查。會戰工委及時總結和推廣了該站的實踐經驗,在全油田建立了崗位專責制、巡回檢查制、交接班制、設備維修保養制、質量負責制、班組經濟核算制六大制度。後來随着生産的發展,又增建了崗位練兵制和安全生産制,成為八大制度。大慶在推行工人崗位責任制的過程中,發現如果不建立幹部的崗位責任制,工人崗位責任制的作用也不能充分發揮,于是又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,建立了基層幹部、機關幹部、領導幹部崗位責任制。
王進喜堅持“跑井”,積極踐行“崗位責任制”,在深入實際中發現和解決問題。

1261隊在裝法蘭盤時,厚度差了一毫米,王進喜發了一頓脾氣叫他們換。帶班幹部卻說:“大隊長,就差這麼一毫毫,你擡擡手算了!”王進喜說:“規定的東西你們就該自覺遵守,叫你換就該積極換,對付個啥哩!我今天放你一毫毫,你明天可能就差五毫毫十毫毫,沒說的,換!”
像這樣的事經常發生。
大隊成立一年多了,王講喜越來越感到這個大隊長不好當,過去當隊長全隊都在眼皮子底下,就是看也看出個先進來。可如今這麼大一攤子,又天南海北哪都有,看也看不住,跑也跑不全,班子幾個人全大隊機關幾十人整天地忙,仍然是“按下葫蘆起來瓢”,事情不斷。
正在他這樣想時,上級給他送來了“錦囊計”。

會戰工委要求全油田都要以中一站“一把火”為戒,學習北二站的經驗,發動群衆訂立崗位責任制。王進喜參加了現場會,又聽了傳達,大受啟發,深深感到訂立崗位責任制,實在是個好辦法。他來到各個隊,原原本本地把上級指示和中一站“一把火”的教訓和北二站訂制度的經驗傳達給大家,和幹部、工人們一起查物點數,劃崗定責,建立鑽井隊的崗位責任制。
有了制度,各隊工作好多了,大隊工作也很主動,可大隊長卻輕松不下來。王進喜認為好的制度,貴在堅持。他并不因為人們自覺遵守各項規章制度而減輕自己的壓力。除了經常性的督促檢查,還随時随地地做好宣傳工作。每當大隊演電影,他都利用放映前的時間組織考試和提問,指名道姓地叫一些隊長、司鑽和工人回答有關崗位責任制的問題,然後有針對性地進行講解。如果有誰不守規矩,一如既往照樣鐵面無情。
鐵人為了井,嘔心瀝血。堅持踐行“崗位責任制”,用制度鞏固了群衆的熱情和成果;靠制度把一個個突擊戰變為經常性行為。他堅信無規矩不成方圓,高标準、嚴要求,全面提高工作質量。